擎天崗


將車停於冷水坑遊客服務中心


走冷擎步道前往擎天崗



 


來到菁山吊橋


菁山吊橋,橫跨著冷水坑溪,橋下的水往絹絲瀑布流去,是絹絲瀑布的上游,也是內雙溪的源頭




 




 




 




 


過吊橋右彎有一個柵欄


這是國家公園為了牛與人的安全考慮,將水牛的活動範圍以柵欄的方式做了限制


 



 


過了吊橋有一個小叉路,右轉就是冷擎步道


走著走著,出現一小段木棧道的陡坡,兩旁聳立著柳杉


走到這兒,開始放慢腳步,一步一步往上爬,以調整呼吸



 



 


在雞心崙觀景台眺望遠景非常遼闊


經過雞心崙


 





 


來到了擎天崗


擎天崗草原居大屯山群彙的中央,及竹子山、七股山與頂山,磺嘴山之中間按部,地勢平坦,源於竹篙山熔岩所形成的階地;自古即為平埔族金色里社(金山)與毛少翁社(士林)聚落往來、狩獵採硫的最短捷徑,故也是魚路古道必經之地


 



 



 


擎天崗昔稱大嶺、大嶺峙、嶺頭喦、牛埔等,在百餘年前,清朝道光年間,英國植物探險家由基隆經萬里、金山循魚路古道往南行調查,而擎天崗就有了相關草原的記載;民國23年,日據時代的台灣,日本人即有設置大嶺牧場(擎天崗、冷水坑、七股山)的計劃,台灣光復後,民國41年政府依據原大嶺牧場中擎天崗、冷水坑一帶的規劃設置了陽明山牧場,由當時的陽明山管理局、士林鎮公所、北投鎮公所、陽明山農會、士林農會及北投農會等6個單位共同經營,自從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以後,就屬於台北市農會經營,因此在擎天崗附近所看到的牛隻是陽明山牧場放牧的牛隻。


 



凡走過必留下.....



 


 



 





 


金包里大路在昔日具有交通運輸功能,除了己知的迎娶活動外,還有其他的經濟活動,如魚貨、茶葉、硫磺的挑運,甚至牛隻的運送均仰賴這條大路。金山、萬里、石門位處北海岸,早期魚業活動頻繁,不論牽罟或魚船作業得所得魚獲,欲銷往陽明山地區甚或士林一帶,除了走水路經淡水至士林外,便只有取道金包里大路,所以亦有人稱這條大路為「魚路」。


 



 


金包里大路的城門口


 



 



 


乾隆年間從竹子山移居到古道嶺頭喦旁已有二百餘年的小土地公廟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回程則走馬路繞回菁山吊橋


結束今天的冷擎步道之健行


 


 


 



相簿內還有更多相片喔~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lw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